Monday, March 24, 2008
碧海情天
Saturday, March 22, 2008
快選一選吧
但,請不要造次,拜託了!
真理有很多,真理也會忙的。
每個人立場不一樣,說得好像異己者非我族類。
不過是語言表達的方式顯得委晚而峰迴路轉了一點,
就鬧起家庭革命。
到底哪來這麼多思想呢...
為什麼要有大腦呢,為什麼睡不著覺盡想著有的沒有的
我討厭選舉,這樣真的很民主嗎?民主是一群不懂的人決定所有人的未來?
一個沒有人知道的未來。
我已經完全迷失了,我只是一個沒有主人的奴隸。
Tuesday, March 11, 2008
英倫末路。預約世紀末的悖蕪。
The Last of England
1987 v8→35mm
Derek Jerman
荒亂而優雅。失序而詩意。渺小從而激動。壓抑以至解脫。
久仰德瑞克賈曼(Derek Jarman)大名,前夜終得觀名作The Last of England (英倫末路∕英格蘭末日)。醉人的影像勾勒出賈曼心中對當時英國的政治及社會的反芻。
個人十分喜愛賈曼在本片中的影像表現手法,其先以v8攝錄投影至牆上再以35mm對著牆面翻拍造成粗糙而渲染的效果,極適合本片調性。讓我想起何蔚庭2006年的傑出短片「呼吸」。同為幻想式描寫大秩序崩解的荒涼景象,同樣以高反差與粗糙的光影、斷續恣意的剪接以及燥烈的內容將潛藏在末世聊賴中的澎湃反動匯流出海。英倫末路則在格局上顯得龐大些,在畫面及符號象徵上更豐富詩意(並非高劣之分,僅做異同比較,個人認為「呼吸」亦無必要格局龐大或更加詩意)。
我對1987年的英國政治認識僅停留在佘契爾夫人執政的保守作風。賈曼在拍攝本片前已將其患愛滋病的事實公諸於世。他並不對患病這件事有所保留,甚至拒絕接受藥物處方。我並不清楚他拍攝英倫末路與愛滋病是否有關聯,在我看來,如果有,或許是反抗大環境對同性戀與愛滋病的「要不得」的看法吧,亦或許稍微反映其心境。但本片在視野上顯然更為廣泛,觸及同性戀外戰爭、毒品失業等各層面的社會議題。
片中有許多震撼人心的鏡頭。其中無所事事的青年擁著裸男人行牌手淫,及至之後在英國國旗上愛撫的兩名軍官,皆直搗心頭。大量處決異己的畫面亦簡單而直接。力道沉猛之餘卻又竄動著感傷。及至片尾長達17分鐘Tilda Swington的吶喊式表演,(搭配Diamanda Galas的鬼籟嘶吟),讓觀者在痛楚過後,得到彌平。此一景堪稱經典。
個人對本片的節奏掌握十分佩服,尤其在聲音與影像上的搭配可謂絲絲入扣。每一句旁白的切入點都恰到好處。而因為沒有對話,配樂及音效在本片佔了很重要的角色,Simon Fisher-Turner的音樂品味無話可說,為整部片烘托出末世中屬於人的悲懷,除此之外集結了Barry Adamson、Diamanda Galas等人的前衛音響亦與影像水乳交融。
題外話,Galas的兄長亦死於愛滋病,這對他的影響很大。不知他與賈曼在這部分是否有所交會。片尾引自Galas的Deliever Me 不禁讓人做此聯想。
關於賈曼要做的功課很多。我只能先寫這樣了。呵
Thursday, March 06, 2008
嚴重落後!(警告:標題與內容無關)
除此之外,從一月底到過年二月中,放了將近二十天的長假,本想到南部去散散心(雖然過年會回嘉義,但與自行走走的感覺不同噢),家書抵萬金的情況下,忙於年終掃除等等瑣事,以及這兩個月來斷斷續續為朋友所做的短片配樂,以致假期流掉。
慶幸的是,能順利完成朋友的配樂。這位朋友只能說是神交,未曾與此君謀面,以前因為他幫課堂上別組同學作品出演一角而識,沒想到多年後,當年拍攝作品的同學Pezen在去年底找上我ㄧ起合作替這位目前人在紐約大學念影像的神交友人製作配樂。就這樣,這件事佔滿了我二月底前除了日劇外的生活。
影片的名稱是「Waiting For Mr. Hope」,主要是改編等待果陀,片長約20分鐘。音樂上還是有以前學生作品時素人配樂的感覺,反正是吉他撥弄那簡單和弦,Pezen的Jazz Tone 歌舞場面卻好聽好看極了。與他合作一直是有趣的經驗,雖然我們好像總是一開口溝通便出現許多模糊未明的語意延遲(笑)。希望之後有機會可以把短片連結放上來。
一月初的時候弄了一台Diana+,第一次拍得慘不忍睹,之後是一陣陰慘的天氣,後來忙於瑣事,就忘了再拿起來拍,前幾天晴天,臨時想起黛安娜,拿出來亂拍,希望這次會好點。
二月初的時候,靠意外飛來的微薄年終獎金買了一把新琴,Ovetion的圓背,是回新竹時和老妹去民風買的,聲音尚可,談起來還算順手,但最近開始回想,自己其實並不想買圓背的當時,為何最終竟連碩大的原廠吉他盒也一併抱回家?人真是容易變掛的動物。佐證就是最近又開始後悔想換不是圓背的琴了。嗚乎。